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230





  但是他还是有些疑虑,这园子里的建筑,大多与“缩地鞭”的那一头有些对应关系,比如说他这里有一座稻香村,那头就有一座桃源村,这里有一座潇湘馆,那头就有一座潇湘书院;蘅芜苑比较特殊,但是只有当它把另一头生长着的特殊作物纳入植物谱系之中,才算是大功告成。

  更不用说,他在这里修了一道折带朱栏板桥之后,在另一头的桃源寨也同样修了一座青坊桥。

  这芦雪广修成,对桃源寨有没有什么影响?

  双文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卷轴,“咦”了一声。

  贾放有些不敢看,只管问双文:“怎么样?”

  双文道:“多了两座!”

  “两座?”贾放惊讶之下,凑头过来看。

  果然,早先芦雪广那里,已经从淡淡的水墨色变成了水彩。当然这座建筑水墨和水彩差别不大,不过就是土墙竹牖从淡墨色变成了淡赭石色。

  但再看这卷轴上,还真如双文所言,多出了两处建筑,一处是坐落在花圃之中的一座三间小敞厅,周围遍植着鲜花和各种作物,花圃中还有一块大石头。

  另一处则是靠近沁芳溪的一座庭院,内有一座二层小楼。这小楼西侧临水,东部靠山,距离潇湘馆很近,但除此之外,也不见有何特殊。

  贾放心想:这两处,若没有任何提示,谁能猜得出这是哪里和哪里?

  谁知,双文又“咦”了一声,道:“三爷,你看这里。”

  她说话之间,留白处便慢慢地显出文字来,总共有六个字:“红香圃缀锦楼”。

  贾放顿悟:“原来是这两处啊!”

  红香圃,是大观园中位于芍药栏之中的一座小敞厅,红楼原著中的“名场面”湘云眠芍,就发生在这里。

  贾放想:难怪那块石头那么眼熟。

  而缀锦楼,是贾迎春未出嫁之前的住所。这座楼位于紫菱洲,贾迎春号“菱洲”就是从地名得名。可见她的居所应当距离水边较近,而且这一带的水域应当种植有蓼花苇叶,翠荇香菱之类。

  不过,这两处在大观园中,都不算是什么有名的地标。如果卷轴也和以前一样,随意给他一些提示,他还真不知道要猜到猴年马月去。

  看起来此前给卷轴说的那两句好话起作用了,卷轴里住着的神仙一高兴,就给他来了个“大放送”,直接把答案也抄给了他。

  神仙也爱听好话,马屁高帽一戴,立即变得好慷慨。

  很好,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就是红香圃和缀锦楼了。

  贾放正儿八经,向那卷轴作揖道谢,果然,卷轴留白处出现的六个字就慢慢地消失了。

  *

  贾放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之后,抽空又去了一趟桃源寨。

  自从上次青坊河大桥落成,他忙于接驾的事,都还没有什么机会更新桃源寨的发展情况。

  来到桃源寨,贾放从陶村长那里得知一切都好,只是张友士回来过一次,兴高采烈地向寨子里的人炫耀他在邻县受到的礼遇,没逗留几天,就又出门去了。

  潇湘书院现在就靠姜夫子和老邵撑着,其他如老金、老涂甚至小余等人,也会偶尔来帮个忙,客串一回教师——反正他们有《教参》。

  贾放长叹一口气,只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张友士要走,这也是拦不住的事,“留得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不如就这样,放他自去,有朝一日在外头碰了壁,可能还能记得要回来。”

  张友士的事,在他预料之中,贾放并未觉得有多吃惊,只是有点遗憾是真的。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令他吃惊的事——也许,芦雪广的建成,还真的“镜像”到了桃源寨里。

  第100章

  青坊桥建成之后,邻县的县尊老爷来给青坊桥题了个字,叫做“济民桥”。

  但很可惜这题字题完之后就被桃源寨的村民收了起来,最终刻在石碑上的,还是贾放题写的“青坊桥”三个大字。

  贾放自认为虚荣心多少还是得到了小小的满足——桃源寨的乡民们还是向着他的。

  但是隔壁县尊驾到,却给桃源寨带来了一项意想不到的好处:青坊河上游的两个镇子,听说这青坊河上通了桥,便着人来看,发现这是一条不错的通路,比原先他们去县里的道路要近了好些。

  原本这条路也有人知道,可是青坊河上没有桥,不适合车驾通过。再者桃源村又穷又没有出产,村里头连个茶棚都没有,别处的人自然也不乐意特为从这儿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