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229





  贾政在三皇子主持的联诗会上展露了一点“小小的”诗才,三皇子十分欣赏,当下问了业师姓名,得知贾政不久就要参加会试,当即表示这件事他记下了。

  本次会试的主考是夏省身,三皇子没忘了介绍贾政去书肆买一套夏省身此前的文集,以及他老人家注释的“四书”,贾政知道这其中有莫大的玄机,当即表示一定会照办。

  除了贾政,贾赦也欣喜异常。贾府的大厨房这回得到了御厨的指点,腌制出了极其美味的烤肉,在芦雪广试了一回,竟然大获成功。

  这回“芦雪广”的烤肉席,不仅验证了铜炭炉和篦子的功用,而且在各种“正常”的烤肉之外,还开发出了好些匪夷所思的烤制产品,比如说牛板筋,还比如说,各种鸡杂,最惊悚的,鸡皮……

  这些鸡零狗碎的材料,对于贾赦来说,却一点儿也不困难,因为他的“小楼火锅”本身,最出名的都是些常人想不到、上不得台面,收拾起来极其费事,但是入口那口感又是一绝的杂碎。

  对于“小楼火锅”来说,如果再开一个“小楼烤肉”的分部,贾赦不过是把左手要用的材料,转手倒往右手去,没啥难度。

  但是这次贾赦鸡贼了一回,他没有大肆宣扬“小楼烤肉”,更加没有宣扬“皇家认证”,而只是在很“偶然”的场合下,把“小楼火锅”在午夜前后也会兼营烤肉的事,告诉了几个相熟的老饕。

  这几个老饕天天来晚晴楼附近打卡,早饭晚晴楼的早茶,吃到中午,下午消食,晚上“小楼火锅”。听到这消息,几个老饕又把消息传了个相熟的几个老饕,消息只在一个独特的老饕圈子里流动。

  京城没有夜禁,夜间出门娱乐的人,在归家之前好一口夜宵。以往夜宵的重点供应区域是东门市一带,毕竟很少有人深夜逛到晚晴楼来。

  但是自从“小楼”晚间打出“深夜烧烤”的招牌,这东门市的人便渐渐地都往小楼跑。

  吃“小楼”的烧烤,还真就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老饕们就馋那一口,馋那嚼起来嘎嘣脆的掌中宝、猪黄喉,那绵软却暗暗藏着劲道的牛心、入口即化的牛舌……

  鸡皮是店东的心头好,因此供应量极少。毕竟一整只鸡适合烤制的鸡皮只有那么一小片。对于老饕们来说,吃到就是赚到,哪里还管他多少钱。

  但这“小楼”也忒烦人,做起“深夜烧烤”来是真金白银地赚钱,但就是不肯多做几桌,每晚只供应二十个炭炉,多了就不供应了,篦子尽换,材料就那么些,卖光了就关铺子走人。

  就因为这个,每天晚上子时前后,都能看见“小楼”跟前排着长长的队,都是来等这“烧烤”的。而且排队的人群还会事先商量好:你们六个人,那就两个炭炉吧,我们四个人,挤挤用一个。凑齐二十个炭炉,前头排队的人就会直接告诉后头:“没位置了,明儿请赶早。”

  这时候往往有从晚晴楼吃席结束,醺醺然从楼里出来的,看见对面的盛况,大手一挥,道:“对面是做什么吃食的?来,谁去给爷包下来!”

  这时就会有人来劝他:“您老怎么也不看看对面是什么招牌字号,您可知他们家背后是什么来历?这家是——”

  口出狂言的家伙酒便吓醒了些,连忙打消了包场的念头,可看了这么长的队,却又觉得不甘,问:“什么吃食这么精贵,比晚晴楼的席面还难等?”

  这时又会有人来劝他:“您老怎么还没听说,这对面深夜才做的烤肉,乃是御膳房流出来的方子——所以才不敢明着大白天做生意,偷偷到晚上来做。”

  “哦——”口出狂言的家伙终于恍然大悟,并且决定改天也早点到这里来排排队,碰碰运气,没准儿能尝到皇帝老子才尝得到的味道呢?

  这“小楼”深夜烧烤便也成了京城一绝,在这里的食客戌末就开始排队,子时方能进场,等到散去,对面晚晴楼最早的一拨早茶也已经开门了,如果实在是多饮了几杯,还可以到对面去打一碗粥,吃一卷肠粉解解酒。

  于是,在东门市开食肆的人都说,好在这晚晴楼与“小楼”,都没有那心,一定要把生意做到恁大,否则他们东门市就真的没生意了。

  就因为这个,晚晴楼背后的水家,和小楼背后的贾家,竟渐渐都得了“业界良心”的美名。此乃后话。

  且不说贾赦经营着“小楼”终于摸出了门道,而且日进斗金尝到了甜头,贾放这边,把被圣上褒奖过的两座烫样带回了自己的小院,向双文讲述了当日在荣禧堂面圣对答的经过。

  双文听说贾放竟然完全抛去了事先准备好的腹稿,从汉家宫苑开始,一直讲到了眼前的小园,忍不住惊异的同时,替贾放想想,也觉得挺后怕的。

  “三爷,您难道就不怕,在圣上面前说什么犯忌讳的话?”双文忍不住嗔道。

  “当时就觉得血涌上头,啥也顾不上就这么说了。”贾放拍着自己的后脑回想,“不过我见了皇帝的眼神,我觉得他才不会计较我说什么犯忌讳的话。”

  他确实是这么感觉的,当时皇帝陛下的眼神很温和,而且隐隐有鼓励的意思,他才往下说的——他又不傻,也不是完全不懂得察颜观色。他觉得当时那个男人的眼神,完全是把自己当成了子侄——估计是看在父亲和伯父的面子上吧。

  只不过在双文面前不适合多说这些话题,毕竟双文之父好像就是在御前作画时哪里画了犯忌讳的一笔,便从此被打入天牢,全家也跟着被抄没的。

  “估计也是我侥幸吧。算了,不提这个。”贾放巧妙地转换了话题。两人的眼光又都转回面前的烫样上。

  双文指着那个“未来”的大观园微缩模型,说:“三爷,您有把握,未来这大观园会建成这样吗?”

  贾放摇头:“当然没有把握,但这谁也拦不住我改啊!”

  他自己虽然号称“一稿定乾坤”,但是在他自己定稿之前,改上多少稿都是常态。

  “再说了,咱之后修成什么样,也不是咱自己做主。”贾放指指放在他室内的卷轴,“不还有那一位,始终不懈为咱们指引着方向吗?”

  贾放说得很大声,心想万一这卷轴有灵,能听得到他这句话,不知会不会为这句马屁所感动。

  双文“嗯”了一声,走过去把那卷轴取来,一边打开一边问:“三爷,您说咱们这‘芦雪广’,是不是算是修完了?”

  贾放“嗯”了一声,说:“应该吧!”

  按照他的经验,前几期的工程收尾结束,一般都是维修的建筑投入使用,或是重要功能被发现,稻香村、潇湘馆、蘅芜苑都是这样。

  芦雪广也是这样,重新修复之后,还没来得及晾上两天,就立即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