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50





  原来他每天晚上通过贤良祠返回大观园,祠后的小屋里竟是有灯光的。

  贾放忍不住想起他第一次来稻香村时候见到的灯光,感情这灯光在贤良祠也一样会出现——而且还替两边交替出现的贾放打了掩护,让全体村民都以为他实际上就住在贤良祠的后面。

  贾放的心情登时大为舒畅。

  他深吸一口气,望着眼前桃源村的景致。这季节已是仲春,桃源村一带地气温暖,远处山峦上野生的杜鹃已经开了个漫山遍野。夕阳西下的时候,远山上火红的一片又一片。

  但在贾放眼里:木轨已经将青坊河、桃源村和他身后的贤良祠联系起来,形成了对外交通的初步基础。桃源村很快就将摆脱原本出产单一、几乎与世隔绝的过去,开始……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贾放在陶村长面前也用上了这样的说辞,只不晓得对方是否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从今以后,桃源村对外往来交通就会便宜得多。村里需要什么,尽管去外头采买便是,如果买不到的,就跟我说,我来想办法。”

  “村里头有好的出产也可以考虑着与村外头交换。我看那风干的稻花鱼就很不错,等贩盐的行脚商人来了,你们就用我这次给你们带来的铜钱多买点,回头多腌些稻花鱼,争取贩到外村去,村里妇人们需用的针头线脑什么的,这钱不就都有了?”

  “除了稻米之外,你们自己捕的鱼,喂的猪,养的鸡,就都是你们自己的,是自己吃还是贩到外头去,我一概都不过问。”

  贾放一个劲儿地鼓舞桃源村“发展副业”:粮食产量高是个非常棒的基础,再发展些副业指定能锦上添花。

  他给陶村长描绘了一副动人的画卷,饶是陶村长当了多年的村长,这时也为了这前景激动不已。

  “陶老丈,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会着手安排,将村里的粮食运出去,希望能将这粮食用在刀刃上。这是大家伙儿辛苦多年的成果,回头我会给大家相应的补偿,不会让你们白白劳作的。”

  贾放说完,就向陶村长告辞,自己返回贤良祠去。

  陶村长望着眼前的美景,畅想着贾放为他描绘的美好画卷,竟忍不住手舞足蹈,一面大笑,一面纵声高呼:“乡亲们,有贾三爷在,我们桃源村这是……有,福,了!”

  高兴了半天,陶村长才咂摸过来贾放跟他说起的,要把村里的粮食运出去。

  “唉哟我的好三爷,”老村长重重一拍后脑,猛地转身,“我忘了跟您说了,村里的存粮,它有个毛病……”

  贾放早已不在,贤良祠里,则隐隐约约亮起了灯光。

  老村长愣了半天,才意识到贾放已经离开了——他懊恼地挠着头,嘴里嘟哝着:“瞧我这记性,怎么总想不起来在三爷跟前说这话?”

  “等明儿三爷来,没准我又都给忘了。”

  *

  原荣国公的长随赖大,在离开桃源村之后,日夜兼程返回京城。

  他原本是荣国公贾代善派去桃源村的,任务是将荣府拨下的铜钱带去,并将桃源村的人口变动登记造册。同时荣国公还交代了,要让赖大替贾放在桃源村事先打点。赖大猜测荣国公那意思,应当是把桃源村这几百顷的土地和一千多口人口都给了贾放。而且贾放不日就会亲自前往桃源村,接手这些产业。

  赖大哪儿把贾放放在心上——毕竟对方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又是公府的少爷。贾放要从京城到桃源村,那可不得前呼后拥,游山玩水,从北到南要走个半年?

  谁知赖大前脚刚到桃源村,贾放后脚就到了,还当众缴了他掌管的册子,在村民们面前驳了他的权威,将他一脚踏进泥里,狠狠地踩……

  但这些赖大都不怕,他知道自己的根基在贾府里:只要能赶回荣国府,赶到荣国公身边,将贾放贾三爷的跋扈表现添油加醋地这么一说——

  不就是个庶子吗?有啥可怕的?

  所以这一路上赖大完全没敢耽搁,紧赶慢赶,生怕重蹈覆辙,贾放脚程比他更快,回到荣国公跟前先告状。

  等他赶回京城,就听说了荣国公贾代善早就奉旨巡视北方旱灾的灾情去了,不在京中。

  赖大多少舒了一口气——荣国公不在,单凭贾放一个,在府里是没办法处罚他的。实在不行,他还有在史夫人跟前最说得上话的老娘呢。

  可是赖大和赖氏一通气,便觉出不对。

  赖氏:“哪个说三爷出远门去了?人不是好好地在府里吗?”

  赖大:……?

  赖氏:“人家还承揽了什么修园子的工程,我看那银子就跟流水似的花出去。太太都成天在嘀咕,不晓得老爷私下里给了三爷多少私房银子。”

  赖大:“那……我难道是见鬼了?”

  赖氏一听,登时啐了儿子一口,说:“这大白天的说这些,怪瘆得慌。”

  赖大又去别的管事那里打听,得到的答复也都完全一样。

  别人都没当回事,但赖大越想越不对劲。他回忆起在桃源村见到的贾放,活脱脱就是府里的贾三爷,他绝没得失心疯,更不是白日里做梦。

  待打听到贾放每天都在宁府的大观园里主持修园子,赖大鼓足勇气,打算亲眼去见上一见——是真是假,是人是鬼,见了面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