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354





  这“铜环三六”的消息,竟然就落到了贾放的手里。

  贾放点点头,对郑伯宜说:“做得非常好!”

  郑伯宜登时面露喜色,因为知道贾放平时不轻易夸人,一旦夸人了,就是真的做得非常好。让他这年逾四旬的幕僚长,也感到相当兴奋。他当即问贾放:“贾大人,咱们打算怎么应对?”

  贾放只道:“你且先去请南永前一起,然后去将我书房里那座沙盘一起推过来。”

  夏省身端坐在原地没动,胡子依旧一翘一翘的,听见这个名词觉得很好奇:“沙盘?”

  很快,郑伯宜与南永前这两位一道,小心翼翼地托过来一座“军事沙盘”。

  这座军用沙盘是这一段时间里,贾放会同南永前一道,利用了永安州各县各自原本的舆图,又参考了刘家帮忙新绘制的鱼鳞册,再加上南永前亲自到访,观测地形,才做出来的一副,基本上完全符合当地地形地貌的“沙盘”。

  这“沙盘”不是用“沙”所制,而是大量使用棉麻等织物纤维,用类似造纸的方法先制出纸浆,然后再按照山川地貌压成形状晾干,制成一个基本地形沙盘,然后再用桑皮纸高丽纸之类,在地形之上一点一点地标出城镇、村庄,使其成为仿真度极高的“军事沙盘”。

  夏省身很快就在沙盘上找到了他所在的武元县城的位置,看见了这个城墙四合的小小县城里,竟然还能看见道路纵横,民房一间挨着一间,让他觉得非常稀奇。

  “各位,这将是咱们第一次直接面对山匪。”贾放竟然莫名觉得有点儿兴奋。这也是他第一次在这个时空面对武装力量。

  “现阶段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是不惜代价,尽力去打听‘铜环三六’的消息,他们有多少人,有什么样的装备,战斗力如何。”

  “另外一件就是加强我们自己的防备——”

  “有这封信在此,就说明这‘铜环三六’的目标一定是武元和桃源。”

  毕竟这山匪的背后其实是利益之争,要把失去的夺回来,那就必须赶走贾放,赶走袁化。

  “尤其是武元县——我们拥有一座,有城墙,同时城墙里还有对方内应的城池!”

  第149章

  “内应?!”夏省身正在喝茶,听见这个字眼当即被散茶叶呛到,咳嗽了半天,才艰难地抬起眼看着贾放。

  “对,内应。”贾放点点头,“这对武元县城来说有点儿糟糕。人都以为武元县城有一座城墙,山匪来时只要将城门一关,就能扛个半年,就像三十年前一样。”

  三十年前,七洞十三寨反叛的时候就是这样,武元县在城墙的保护之下,愣是支持了半年,一直等到平南大营招安了两个最大的寨子,让叛军山匪自相残杀,自己灭亡。

  但这次,武元县里竟然有人传讯通匪,到时候围起城来,保不齐就会有人来个里应外合什么的。

  “但是内应对我们来说是有帮助的,通过内应的反应,我们大致可以猜到对方的计划是什么。或者我们也可以控制住内应,代替内应与山匪们交流,这一点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是收获也很大……”

  这边贾放与郑伯宜、南永前交流起来,一时便将老大人夏省身冷落在了一边。

  夏省身只是寂寞地继续喝茶。他倒也不怕,毕竟都已经这样一把年纪了,他相信自己就算是身死异乡,贾放也一定会送他回归故土,落叶归根。

  但是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南方,偏偏是那些读过书,曾在衙门里当过差,家大业大的豪族,尽干那些不是人干的事——明明这些人都是接受过圣人教化的呀。

  可怜夏大人,越想越郁闷。

  “南先生,请你尽快联系平南大营的将领,我要安排调兵。”贾放说。

  这一句话将夏省身从沉思中惊醒,连忙道:“平南大营指望不得!”

  花厅里所有人都转过脸向夏省身看过来。夏省身便道:“你们没听过侬智高叛乱之事吗?”

  花厅里其他人纷纷伸手去托住下巴。贾放半天才艰难地说:“听过是听过……可是这,这不是本朝的事吧——”

  据贾放所知,侬智高是北宋时广源州人,曾起兵反宋,自建大南国,曾经数次大挫宋兵,最终败于狄青之手,不知所终。而侬智高的这段历史,在这个时空也有,广源州距永安州不远,也是他南方十州之一。

  谁知夏省身面无表情地说:“侬智高在叛乱之初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连下数城,除了其人作战勇猛之外,跟当时宋军南方大营的兵力有极大的干系。换到本朝……应当也是一样的。”

  贾放和他的两个幕僚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听懂了。侬智高刚开始时这么厉害,后来却被狄青率领大军征服,说白了就是宋军当时南方大营的兵力不行。

  郑伯宜点头道:“听闻平南大营吃空饷的情形十分严重,永前,你是否有可能估算大营可调之兵一共有多少?”

  南永前面无表情地道:“最多不过三万。”

  贾放登时伸手捂住胸口,硬生生忍住几乎要吐血的冲动——要知道,账面上南方大营可是拥有十万人的大军啊!

  镇守南方国门全靠这座平南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