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336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正如刘名化所料,刘立兴按时到县衙里去报到,并由刘名化安排,顶上了此前那名刘姓县吏的位置。

  但是这次所有人重新入职之后,县里搞了一个非常出奇的“入职仪式”,在入职仪式上,县尊袁化大人当着大家的面儿宣布,以后所有的县吏和衙役,都将按照工作内容与入职年限获取一定的薪俸了。

  县衙里登时有人欢呼起来:但欢呼的人大多是那些以前从未在县衙当过差的人,而通过考试在县衙里留下来的那些“老人们”,此刻却大多皱紧了眉头,流露出一丝惶恐——

  这些都是人精,因此明白欲取先予的道理,上头要给他们发放薪俸,就意味着会把他们其他捞钱的渠道堵死——不过,真的能堵死吗?

  袁大人做了这样一个简短的“欢迎讲话”之后,便要求所有的吏员打开面前一张折起的纸笺,然后一起大声将上面的“宣誓词”念出来。

  现在立在县衙之中的所有吏员、包括衙役在内,都至少认得了那一千个常用字,念“宣誓词”没有半点问题。于是,刘立兴和众人一起,各自按照那纸笺上印着的词句念了出来。

  “从今日起,我刘立兴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武元县吏员……”

  “我承诺,在担任武元县吏员期间,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本着为百姓们服务的精神完成一应本职工作……”

  旁人可能是越念越糊涂,不晓得啥叫“为百姓服务的精神”,可是刘立兴却越念越兴奋,越念越大声——在桃源寨他有好多朋友,后来进了各个办公室当职员的,他们说起话来,也都是这个腔调。

  “……让我们的工作为百姓所认可,让我们的职业为百姓所敬重。让我们的名姓能够写入县志,我们的贡献百世流芳……”

  渐渐的,其他人的声音也大了起来:他们好像有点儿了解县尊的意思,现在大家都是手握“文凭”的吏员了,县尊大人对他们的期望自然也与以前不同,不能如以前一样,只做浑浑噩噩的吏员和衙役。

  刘立兴一边念一边激动,觉得身为这武元的新一批县吏,更加理所应当做出改变,让自己的形象焕然一新。

  “……为把武元县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文明的新武元而努力奋斗。”

  第142章

  武元县衙上上下下所有吏员与衙役,全部换成了手握“文凭”,文能写公文,武能扛水火棍的“高级”县吏。

  他们很快发现,认识常用字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在县衙外头贴个告示,不必请一旁坐着算卦代写字的先生,自己就能给百姓读告示了;平日里巡街也轻声细气了不少,毕竟总得做出个“文化人”的模样,不能与那些混混们一般模样。

  最要紧的,是县太爷发下来的一些朝廷邸报、内部参考(其实就是一些摘抄摘要),他们也都能不费多少力气地读懂了——那上头有不少胥吏盘剥百姓、刁难索贿、挟制主官、监守自盗、包揽诉讼一类的罪案,以及案件的最终结果。

  那些结果自然是胥吏们被绳之以法,处以极刑。偏生这些“参考”对于这些人的下场,描绘得细节精确,栩栩如生。刘立兴读来,仿佛能听到刑场上那些惨绝人寰的呼号。他一路读下去,汗毛立一阵又倒一阵的,心潮此起彼伏。

  这会儿刘立兴正翻阅着一份“参考”,忽见叔祖刘名化过来,刘立兴便问:“叔爷爷,您说这些个官府里的吏员,放着好好的公门饭不吃,为啥非要不尊法纪,作奸犯科?”

  刘名化听见,顿时一脸的乌云,心想:你小孩子懂个屁!

  胥吏就是在刀尖上行走的职业,走得稳走得巧了便能赚得盆满钵满,一人得道连带整个大族都鸡犬升天;走不巧了摔跌在那刀尖之上,自然是鲜血淋漓死无全尸——一句话,富贵险中求。

  “别看这些了,”刘名化心里虽然不喜,但还是叫上了刘立兴,“跟叔祖来,今日是去袁大人那里商议征收岁赋的事。”

  刘立兴登时应了,尾随叔祖去了县衙后堂的一座花厅里。

  刘立兴今年十八,刘名化辈分比刘立兴高了两倍,是他的叔祖,但刘名化今年不过四十多岁,正当盛年,是个精力充沛的人物。据说当年刘名化第一次承下了县里征收岁赋的差使的时候,曾经三天三夜没合眼,把所有的账目全都对平,因此得了上上任县老爷的青目,此后县里征赋的差使,就全都是刘家担着的。

  两位刘氏族人进了花厅,见到的却不是县尊袁化,而是一名十七岁俊美非常的少年男子,陪着他的是师爷李有为。

  刘立兴对眼前这人很熟悉,当即拜下去:“属下见过贾三爷。”他以前常在桃源寨,自然见过贾放。

  刘名化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皮囊好得不像话的年轻人,竟是常驻在武元县的平南节度使贾放。

  贾放温和地让两人坐下,开口道:“此前问过了李师爷,说是刘书吏每年都是主持征收秋赋的任务。立兴虽说今年刚来,但你替下的那位族叔以前也是负责这一块工作的。”

  贾放见刘名化年纪大些,便尊称他“刘书吏”,而刘立兴和自己年纪相仿,是刚刚通过文凭考试被提拔到县衙里的年轻人,便叫他“立兴”。

  称呼不同,刘立兴便显得十分得意。刘名化则不动神色,但是斜眼看了侄孙一眼。

  贾放便转向李有为,笑道:“这武元县的情况么,确实比较特殊一点。”

  师爷李有为一张老脸登时发红,努力地嘎嘎笑了两声融洽气氛。

  贾放说的“情况特殊”,指的是县令袁化身边只有一名师爷李有为。通常情况下,一县之尊身边有两名师爷,一个负责刑名、一个负责钱粮。但偏生袁化刚上任的时候没有带钱粮师爷,当地也没能物色到。武元县的县衙就像是一个瘸子,刑名上强而钱粮上弱。

  谁知没过多久,县令袁化就发现,其实他的上一任在任上的时候,也是只有一个刑名师爷。钱粮都是交给县吏去打点的,每年的岁赋都是交给刘名化和一班衙役打理的,而且向来能妥妥当当地收上来。

  但是今次征收秋赋会有些不同,所以贾放建议县令袁化不要出面,由他亲自来和刘名化谈。

  “刘书吏,今次秋赋的征收,和以往不尽相同,因此本官在筹备这次征收工作之前,想先和您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