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330





  “贾大人关怀夏大人的健康,曾托付学生问候来着。”桂遐学叹道,“可算是见到了。”

  夏省身这时听了贾放托人传达的问候,不免有些怅惘,也有一些疑惑,心想这少年也真是出奇,明明之前衣不解带夜不合眼地悉心照料了,偏偏自己好起来,对方却辟易远避,似乎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感谢。

  不过想想人家的身份其实是个皇子,为啥还需要自己一个臣子的感谢。这真是……唉!

  “另外,袁大人,您真的给县衙上上下下都考那文凭考试啦?”桂遐学欢然拍手道,“你上次向贾大人要那试题,贾大人就猜到了。”

  袁化:……

  这真是,什么都逃不过贾放那双法眼。

  “不过,贾大人托我问问您,这些交白卷的,”桂遐学伸手指着试卷最上面一张摁着手印儿的白卷,“您是不是打算辞退了。”

  袁化其实正为了此事而举棋不定。他愿意是想要把那些目不识丁的家伙全都开掉的,但问题是,这些吏员与衙役,都是在此地定居数代的当地人,拥有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有些家族的势力是他袁化一介县太爷也不愿开罪的。

  再者,如果贸贸然开掉了,这么多事谁来做。

  但是,考试都考过了,如果还不把这些交白卷的家伙开掉,他这个县尊的面子又往哪儿搁?

  于是袁化“嗯”了一声,偏又没有什么底气,声音干瘪瘪的,连夏省身在旁听见了,都皱起了眉头。

  “贾大人的意思是,您不妨设置一个时限,比如两个月内,能够通过这‘文凭’考试,就可以留任。”桂遐学诡笑着,把贾放提出的法子说了出来。

  袁化一听,突然一拍腿,道:“这个法子好。”

  从他的立场上而言,毕竟用这些吏员和衙役乃是本县一直承袭的惯例,他只考了一次试就现在就开掉那些不识字的衙役定然得罪人——旁人完全可以说他,以前县太爷也这么着用人,从来没说过什么。

  但是如果宽限一个日期,到时候还没有进益,那自然可以任由他处置。

  桂遐学似乎知道自己的上司一定会喜欢这个主意,登时笑道:“我就说嘛,往后那县塾指定要热闹起来了。大人完全可以办个考前补习班什么的,然后再收点儿费用,许是这一回下来,县塾那排旧房子就能修一修了。”

  桂遐学这么一说,袁化才想起早先贾放问他武元县塾的事——说不定那是贾放已经预料到他会给自己的县吏考试,并且要“清洗”那些不合格的人了。

  谁知桂遐学继续说:“我知道大人还在烦恼什么。”

  袁化:又来了!

  “如果两个月之后,这些人还是无法通过考试,大人不妨网开一面,命他们荐一名同宗、同姓,能够通过文凭考试的,一样可以录入衙中。”桂遐学建议。

  袁化愣在原地,半晌才“哦”了一声——他刚开始没反应过来:原本以为贾放是想把他县衙里依靠裙带上位,通过背后的宗族势力挤进来混上一个位置的胥吏用此借口都赶出去,谁知贾放依旧允许那些宗族换一枚棋子,重新把人塞回县衙来,前提必须是有才能的棋子。

  袁化愣怔了一会儿才大概想明白贾放的意思:网开一面,不至于引起县里宗族大户的大规模反弹。那些在县里差事干得久了的老人突然被换出去,换上从未接触过县务的新手,这中间交接的时间也足够他这个县尊全面接盘,控制县务了。

  谁知桂遐学的建议还没完,这家伙笑了笑又说:“大人说了,两个月之后,他可以把文凭考试的算术卷也借给您。”

  两个月之后,将会是,语文和数学,一起考。

  真正想要借县衙这碗饭糊口的,就必须削尖了脑袋,奋力苦学。才可能在两个月之后,拿到和桃源寨一样的文凭。

  而那些只是靠着家族荫庇到衙门混碗饭,甚至专门为了家族利益而被塞进来的,万万没希望通过下一次考试。

  袁化全都想明白之后,又看了一眼桂遐学,似乎在问:你说完了吗?

  桂遐学笑嘻嘻地道:“最后还有一句,到时若是员额有空缺,您尽可以从县里百姓中挑人再考一次,通过的录取成为县吏。此后县吏名额一旦有空缺,县尊大人只要办补习班,考文凭考试就行了。”

  到此,桂遐学才把贾放的全部意思传达给袁化——他就是要袁化在武元县内开新风气,所有的县吏与衙役,达到一定的文化标准才能上岗,借此机会为县衙小规模地换血,清出一批不合格的,并削弱当地宗族对县衙吏治的影响。

  桂遐学说完,突然转向夏省身,向这位老大人郑重行了一礼,道:“夏大人,贾大人还有一句话托学生转告给夏大人。他说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圣人的道理不是一时学尽了就可以抛在脑后的。”

  “但是也只有掌握了那一千个常用字,才掌握了文字这个工具,人才能通过这个工具不断自我学习。”

  这话发人深省,夏省身和袁化一时都听住了。

  “贾大人还说,自从仓颉造字,上天将这个工具赐给人类,如果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便是不公平的。”

  “同样还有数算之类的学识,如果无法学得前人已经研究出的成果,下一代便无法站在前人的肩上,继续向上攀登。”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推行——义务教育。”

  桂遐学的“一句话”竟然说了这么久,但是将“义务教育”这个概念抛出去之后,他就不再解释,拱手向两位告辞,然后转身往外走。

  夏省身与袁化两人却都震住了待在原地,这两位,一个领着礼部,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另一个混迹官场,从一个县衙转到另一个县衙,这基层教育的弊端两人不能说十分清楚,但都有所耳闻。

  对于他们二人而言,最振聋发聩的,自然是那一句,仓颉造字乃是上天所赐,如果不是人人都能用,便是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