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323





  桃源寨因为这些产品,又一次在南方地界出了名。那用麻织成的窗纱门纱,价格便宜量又大,用起来也简便,涂点浆糊粘在窗格子门框上就能用,买不起棉纱蚊帐的百姓,一时全都看上了这个。主顾们蜂拥而至,甚至各县还派出了采购团,集体给“锦花”下了大量的订单。

  “锦花”那架水车便昼夜不歇,妇人们分了两班倒,一刻也不停地纺纱织窗纱。

  别地也有看着眼热,想要仿制,但是无论他们怎么仿制,即便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但是投入的工本不小,就怎么也做不到“锦花”这么便宜。

  除了窗纱门纱以外,另一样畅销的,就是蚊香。

  桂遐学已经完全把这门技术交了出去,现在也是桃源寨里的一群妇人在做。田小妹是一个带头的。她娘家人都忙着糖坊的生意,她嫁给赵五光之后却总过着清闲的日子,实在是闲不住了,便出来领着几个年纪相仿的年轻妇人,从桂遐学那里接了制作蚊香的手艺。

  田小妹的这团队里分好了工,有人负责挨家挨户地收除虫菊的花朵,有人负责晒干,有人负责研磨,其他人负责制香晒香包装——本就不算太难,妇人们做起来,反而比桂遐学做得更快更好,连桂遐学本人都说看了就嫉妒。

  桃源寨出产的蚊香,分成了两个档次:面向富户的高档货,和最便宜的普通货。

  这两种蚊香在除虫菊成分的含量上来说是完全一样的,驱蚊的效果也完全一样。但是区别在于高档货里加入了安息香。这些安息香不是本地产的,而是通过一家商行从暹罗采购而来的,加入蚊香之后,不仅闻起来香味清新淡雅,格调也有所不同——除了驱蚊之外,还能保你一夜好眠。

  武元等地的大户都觉得这些高档货才配得上自己,而普通百姓则觉得最便宜的蚊香就可以了,经济又实惠,点起一盘,一夜都不见蚊虫的踪影。

  因此田小妹那里也一样积压了大量的蚊香订单。

  但桃源寨出品蚊香到其他村子时,会奉送除虫菊的种子,并且写明了种法和注意事项,甚至把处理除虫菊和做蚊香的配料与方法也都写在上面。

  外乡的百姓们大多疑惑:这桃源寨是不想赚钱了吗?哪有一边卖东西,还一边送材料教人做法的?

  就连田小妹自己的团队里也有这些意见。

  但是田小妹搬出了贾放做挡箭牌。她大大方方地说:“我们家那口子去问了贾大人的意思。他说这是祛病救命的东西,咱们没理由拿这个发昧良心的财。”

  一听小妹这么说,妇人们便都没话说了,纷纷点头,毕竟这是能为子孙后代积德的好事。

  “咱们把做法都教了出去,把除虫菊的种子都散了出去,将来也未必旁人就不来买咱们的东西——只要咱们的东西好,旁人依旧会来咱们这里订货。”田小妹说起来很有自信,“就像咱们那用了安息香的蚊香,香料是咱们的好,而香料和药品的比例也只有咱们最清楚,将来何愁那些富户不愿上咱们这儿当主顾?”

  “对,小妹说的对!”其他妇人也纷纷应和。

  “将种子散出去也是应当——真的,桃源寨就这么点地方,咱们房前屋后那叫种的满满当当的,到处都是辣椒、番茄,现在再加上除虫菊,着实是种不下了。将种子散出去也好,以后咱们去别处收干花回来,不是一样可以做蚊香了?”

  “是这个道理,辣椒和番茄种子咱们不也总卖到旁的地方去?”

  当下一群年轻妇人们便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方针”,只不过田小妹她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她们桃源寨种下的那些除虫菊,开花永远比旁人后来种的开花开得多,开得快。

  此乃后话。

  *

  贾放虽在百忙之中,依旧抽空回了一趟桃源寨。毕竟这里是他的领地,这里出产最好吃的稻花鱼和酸汤,房梁上的腊肉取下来一蒸就是一顿好菜;这里产的二荆条磨成碎,然后用热油一浇,就是一大碗香味扑鼻的辣子。就这口味而论,贾放几乎离不开桃源寨。

  贾放在这里的居民面前也能无拘无束,不必事事讲求礼节。乡民们口口声声叫他“贾大人”“贾三爷”,可是那态度都跟当自家亲人似的。

  桃源寨里另有一桩好处,就是贾放说的话大家都信,他提醒灭蚊,乡里乡亲的就都一起灭蚊;他说留意寨子里的人生病“打摆子”,那一家人马上就报了上来,张友士立马就给治,没治两天就好。

  这一切都比别处要顺利太多了——为了这疟症的事,贾放在南方各州县转了一圈,发现这武元县的袁老爷已经是相当出色热情的“能吏”了。其余州县大多当他的面热情,之后敷衍了事,官府与这疟症上不怎么上心。

  贾放:我终于了解这“节制”各州县是什么意思了,感情就是拎着州县的官员耳提面命,具体的事务却一件也不能插手呀!

  郑伯宜:谁说不是呢?

  好在官员虽然懈怠,各州县的百姓却大多比较惜命,贾放只略加宣传了一下桃源寨,便立即有人来桃源寨买窗纱、买蚊香,求到张友士门前求医问药的也渐渐多了起来。

  桃源寨比以往更热闹了。

  虽然贾放“下属”各州县的官员对防疟症的事不买账,但是他们一听说太子太傅夏省身已经到了武元县,住进了节度使官署,倒立刻都变得买账了,纷纷表示要拜见夏大人。

  待听说夏大人得了疟疾,官员们立马被吓退,谁也不敢再说拜见的事了;但过了一阵子,他们又听说夏省身被节度使贾大人妥善照料,已经渐渐恢复,那疟症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官员们终于才开始蠢蠢欲动,打算等夏省身好得“更加好”一点的时候,再上武元拜访也不迟。

  贾放见这些官员们对夏省身的“兴趣”大过对自己的兴趣,也不在意——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只要他能把夏省身拉到自己的阵营,很快就会一呼百应,他在南方大展拳脚就更容易。

  他见夏省身渐渐复原,便只管往返于大观园和桃源寨之间,忙他自己的事。

  这日养蜂场的米三刀一大清早就等候在贤良祠外,贾放一出现就被他拦了个正着。

  米三刀赶上来问:“贾三爷,上回小人求您的事,现在有点眉目了吗?”

  贾放微笑:“瞧你猴急的这副模样。”

  他一面快速朝招商办的办公室去,一面说:“不过我还就真的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