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295





  贾放也猜必定是如此,马上三步并作两步赶来孙氏面前,要问贾政的名次。

  谁知孙氏紧接着双手合什又向贾放拜了拜:“老太太在天上必定欣喜……这次多亏三爷,二爷才能高中。”

  贾放:“孙妈……这是二哥的本事,是他自己高中!”

  他非常想对孙氏说:虽然他参加了殿试阅卷,但他只是去学习、去取经,贾政被高等考试机构录取,跟他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第125章

  殿试的结果出来,贾政中了二甲第七十八名,赐进士出身。这个结果令贾府的亲友皆大欢喜,大家齐齐松了一口气——总算不是同进士!

  消息送到荣国府,史夫人可不像当日贾赦派靑蚨钱封那么小气,她直接让人在府门外放了两千响的爆竹,然后就是成筐成筐的喜钱往府外这么洒出去,引得无数孩童前来争抢。荣国府外热闹非凡。

  宁国府那边,顿时想起当年贾敬中进士时,也是一样的风光——可惜贾敬习惯修道多过喜欢当官,而贾敬之子贾珍又没有继承父亲在读书上的造诣。宁国府想要再现当年的荣光,已经是难上加难。往后宁国府虽然是长房,但很可能要渐渐依附荣府了。

  本次二甲总共取中了八十人,贾政的这个名次非常非常侥幸。恐怕也是因为这名次的关系,再加上贾放确实参加了阅卷工作,才让荣府阖府上下都在猜想,贾政是因为贾放的关系,才这般巧而又巧地吊上了二甲的车尾。

  贾放:……我冤枉!

  他在礼部待了一整夜,确实是读了卷子,但是他只看朱卷,既看不到贾政的笔迹,他又不熟悉贾政的文风,根本不晓得二哥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取中贾政根本与他没关系。

  但是谁也不信他的说辞,名次出来之后,史夫人就差没把贾放当成一尊神给供起来了,放儿长放儿短的,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表达对贾放的感谢。

  唯有羞涩着欣喜着的贾政本人,对贾放的说辞深信不疑,相信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这个名次。他说:“这次殿试的试题很难,谁也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考这些。但是我一向对科考制度确实有些看法,只觉不吐不快。当日在殿上,刚开始时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往外磨,但到后来就觉得笔下如涌泉,一直写到将近天黑了,才发现还没有开始誊写……”

  那怪贾政那日考到恁晚才回家。

  另外,贾放也大致明白贾政为什么能取中了。他当日观摩试卷,观感便是但凡言之有物的,卷上的评语便不会太差。那些写得云里雾里,围着观点绕来绕去、死活不肯切中要害的卷子,哪怕文辞再出色,评语也好不到哪里去。

  估计这皇帝陛下出的殿试考题太难,直接难倒了一大片,最终取士时但凡勇敢提出观点,并且有理有据、文字通顺的卷子,就都能被选中。贾政就这样成为了幸运儿。

  贾放暗想:幸亏当日贾政在晚晴楼没有打开那只高仕达给他的匣子,果然诚实的孩子上天保佑。

  荣府这边在为贾政庆贺,贾放打发了李青松去皇榜跟前,将一甲至三甲的名单都抄一份回来。李青松现在那五千常用字已经没有问题,人名生僻字还有些吃力,因此花的时间多了一些,耗了半天时间将皇榜抄下,名单送到贾放手里。

  贾放先看一甲探花:姑苏林海——果然!但他多少有点儿怀疑,林如海是不是这次又“韬晦”了,按说林如海应该具有冲击状元与榜眼的实力的。

  但是他再看状元,状元姓孟,名叫孟有德,乃是广西人士。广西籍贯的士子能考中状元,想必是在殿试上的答卷中了皇帝陛下的意。而贾放猜想,应当是第三题答得出色,给自己提供了不少“思路”,因此才得了皇帝的青眼,被点中状元。

  榜眼则是山东人士,姓邝名韧山,贾放在早先会试放榜时的贡士名单前排也见过,应当本就是个才学扎实的,再加上有观点、有创见,能取得好名次也很正常。

  贾放又记起了早先会试名次很高的神武将军冯家的子弟冯远,于是在皇榜名单上找这人的名字,谁知找来找去,一直没找到,最终在同进士出身的“三甲”末尾找到了这人的名字。

  会试前几名,殿试几乎倒数——丢人呐!

  至此贾放突然心生怀疑,心想这冯远是不是与贾政一样,曾经从高仕达处收到试题,但是没有像贾政那样“诚实”,而是将试题收下,仔细研究过,甚至请“代笔”替他做了会试试题,面对那样冷僻的题目自然在士子们之中脱颖而出——但是到了殿试环节,便露了馅。

  只不过这次会试与殿试的名次不大具备可比性,有好多人都像冯远一样,会试名次不错,殿试一塌糊涂。像榜眼与探花那样,一直稳稳地排在前排的好学生并不多见。

  贾放心中便想:既然如此,恐怕也不会有人追究这冯远在会试中的表现了。

  只要冯远、高仕达,以及贾政自己不说,水宪和贾放也不说,这件事可能还真就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这么过去了。

  他刚把皇榜研究了一遍,便接到水宪的信,说是邀他去晚晴楼给林如海庆祝。

  贾放急急忙忙地赶去,发现水宪与林如海都在等他。

  “子放,你这就不够义气了,如海现今可是个大忙人,无数宴请、拜会、相看都在等着他,你竟然让他等你?”水宪一见贾放便开起了玩笑。

  贾放连忙道歉:这确实是他的错。

  “而且你还抢了这晚晴楼要办的簪花宴。”水宪继续抱怨,“三年前原是晚晴楼承办的,今年改你那儿了。”

  贾放一怔,问:“你知道了?”

  水宪点点头:“东宫也请了我。”

  林如海还全然不知情,看看贾放,又看看水宪:“这什么情况?”

  贾放这时才郑重向林如海道喜:“恭喜如海兄高中。应东宫所托,隔日将在敝府大观园中红香圃办簪花宴,如海兄名列一甲,届时务请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