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274





  冰糖的利润,想想就让人心热啊——只要他们糖坊能把这技术再找回来。

  贾放却郑重提醒:“我丑话说在前头,我能够找到文字记述的冰糖制糖法,但是这制糖法究竟如何在桃源寨实现,还需要你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好好研究,不断尝试,甚至可能需要失败百次千次,才能实现形成一套可以用于实际生产的方案。”

  “这里风险甚大,甚至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你们的投入很大,回报却没有预想的那么丰厚,你们可能会等上一季又一季,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这样,你们还愿意尝试吗?”

  田家爹登时转过头,与田友明相互看了看。父子两人都是有点迟疑。

  贾放见状,表示很理解:“各位可以商量一回,等到有结论了再说。到时若是我不在寨子里,几位可以去找桂遐学研究员。”

  说罢贾放就告辞要走,谁知田家爹把贾放叫住了,然后飞快地与田友明和鞠三娘商量了几句,转过身来冲贾放点头道:“贾三爷,我们愿意尝试。”

  “真的愿意?再大的风险也不怕?”贾放问出口,也觉得自己有点矫情。

  “不怕!”田家爹说了心里话,“咱家从余江过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把糖坊再开起来。如今更加不该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的。”

  “再说了,咱家除了试制这冰糖以外,也依旧会按照古法做黑糖,自家营生还是会保留,出产会有一些,至少收支相抵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田家爹刚才已经暗自盘算过了投入糖坊的花费,毕竟贾放给的创业贷款利息极低,他们不用担心利滚利的问题,这贷款便迟早能还上。

  再说他也还计算着,除了糖坊以外,自家和即将要嫁出去的小妹家里,房前屋后多种些辣椒、番茄、各种蔬菜,都是能赚钱的,不愁撑不过这最初不怎么赚钱的几年。

  “非常好!”贾放对田家爹的魄力感到非常满意,并且与田家父子媳妇一道约定了时间,讨论制冰糖的技术,然后找了米三刀,去取了他要的东西,便匆匆回大观园去了。

  回去的路上,贾放越想越满意:大观园这头,红香圃已经基本上大功告成,除了敞厅已经完全修复完毕之外,满圃的芍药已经快开了;而桃源寨里,养蜂场和红香糖坊也渐渐都有了头绪。

  对红香糖坊的安排,主要源自之前对食糖市场的考察。

  早先南方的糖源源不断地自水路运到,甚至导致京里的糖价都降了。贾放便留心市面上的糖都是什么样,发现主要是红糖,此外还另有一种叫做“雪花洋糖”的,听名字就知道是舶来品。

  贾放早先认为红香糖坊的定位应当立足于桃源寨,他立志让桃源寨的孩子都能有机会尝到蜜和糖,但是现在想想,南方原材料丰富,这糖坊的产出,总有一天会需要与别的糖坊竞争,这种竞争他应当早早就规划好,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再临时考虑自己到底应该是个什么策略。

  目前糖坊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持工业制糖,长期走的恐怕还是作坊式的半手工制糖方式。所以他为红香糖坊选择的发展途径是做手工糖与高档糖,也就是古法黑糖和将来要做的冰糖。

  田友明坚持古法与质量,这令贾放非常满意。这样一来,田家糖坊只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冰糖的制作工艺即可。

  这么想着,贾放已经回到了稻香村里。

  他问双文:“如何,昨天到今天,没啥事吧?”

  他昨夜夜不归宿,是与双文说好的,双文则又想了个借口,瞒过了孙氏和福丫。此刻双文摇摇头,说:“没事,只是老爷那边说有好多人递了拜帖过来——”

  自打贾放当了“官”,他立即变得热门了,每日过来的拜帖都不少,很多人等着要见他。

  贾放正叹着气,却听双文继续说:“但老爷已经帮您都回绝了。”

  贾放马上明白了:贾代善这已经是在帮忙打掩护了,估计对外都已经说自己出门往南方公干去了,只要自己在京中谨慎行事,不出头不冒泡,应该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给水宪去一封信,信中解释了自己为何不方便出门,不方便见他的原因,想了想,觉得信不能这么写,只能将信纸揉成一团,另抽了一张,改写成他最近不便相见,若有任何事,可由双文或者李青松传话——相信水宪能够理解。

  说老实话,他也不晓得为啥要向水宪交代行踪,只不过纯粹觉得,就这么让别人找不着,可能不大好。

  他写了这张便笺,让李青松送去百工坊,由任掌柜转交不提。

  接下来便轮到贾放检查缀锦楼的修缮情况。

  这段时间里,缀锦楼的大体结构已经经过修缮,紫菱洲附近的水域也已经清理,并且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许是待到夏天的时候可以有自家出产的“水八仙”食用。

  贾放检查了缀锦楼的基础结构,此前他的“偷梁换柱”策略还是相当成功。缀锦楼里已经朽坏的结构都已经重新替换,但是楼的整体并没有全部拆除重修,是相当“省钱”的一项工程。

  贾放表彰了几名主力工匠,便退在一旁,观赏这座临水的二层小楼。他心里想的却是:这缀锦楼,对应的是什么基础设施呢?

  从字面上看,缀、锦,都与纺织品有关,他猜想桃源寨可能会出现一座与纺织品有关的建筑。

  说到桃源寨的衣食住行,衣这一项,早先是相当麻烦的。

  还记得贾放头一次来桃源村,遇上赖大扣留了给桃源村送去的铜钱,就为了这点子铜钱,大姑娘出嫁都没钱裁花布。可见,这桃源寨的纺织品大部分依赖外部供给。

  后来贾放给桃源寨带去铜钱之后,大家才有足够的钱买布了。

  在新余诸村的移民没来之前,桃源村村人穿衣,全靠买买买。等到新移民入住,因为有人把纺线织布的工具带了来,所以开始有人尝试自己纺织,用织出的布匹裁衣。但是纺织的原材料,棉、麻、丝,绝大部分还是从外界采购的,这些商品,在每一次集上都是相当紧俏的物资。

  贾放在桃源集上看见过乡民收购一大筐一大筐压得紧实的皮棉,回去自己纺线;他也见过乡民们自己从林间找到用来制作麻衣的苎麻和亚麻,用水烫、泡、压……沤麻,一番折腾之后取出麻纤维,然后再慢慢地织成麻布。

  只是,与其费这一番功夫,桃源寨的乡民们完全可以去做点别的什么营生,比如去食堂掌勺、开小吃铺、种辣椒与番茄之类,赚到的钱比从外头买麻布的钱可能还要多些。因此从新余过来的新移民中,有好多人即使在最初登记基本技能时登记了“纺纱”、“织布”,现在也还没有多少人真正从事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