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124





  那人登时回:“我找个先生,教我儿子啊!许是我儿子能学得会呢?”

  “说的也是,有钱你就买呗?”众人见长随手里的册子已经全空,便纷纷散去。

  “‘天一书局’的货,也是这个价,没买到的可以改天到那里去。”长随朝渐渐散去的人群吼了一嗓子。“‘天一籍你们也知道,别处仿不来的啊!”

  “天一书局?”贾放听这名字就立即明白这背后是谁的手笔了。

  “三爷!”那头是李青松从宝塔上冲了下来,举着一本小册子来找贾放。“三爷你看,这是我从四殿下那里求来的。”

  贾放有点儿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手里的册子,心想李青松这小子还不知道这本书其实正是从他这里流出来的。

  “三爷,这书里好多图画,我看着都不懂,四殿下却说多看多想就能明白了。”青松小心翼翼地问,“这书,我能借去看一阵子吗?”

  贾放豪放地一点头:“可以。文字不懂的,去问双文,道理不明白的,来问我就是。”

  说着,他拎着从关扑铺子老板那里得来的满满一兜钱离开东门市。没办法,关扑铺子里收的钱都是铜板,付给他的彩头也就都是铜板。贾放心想,回头让人用线穿了,他运到桃源村去。

  *

  贾放离开的时候,丝毫没有留意暗处立着三皇子和他的几个门客。

  其中有个门客递了一本册子到三皇子手中,讨好地说:“花高价从百姓手里换来的。”

  三皇子接过来,粗略地翻了翻,有些不满地吐槽:“不是已经明说了,天一书局有的买,花个什么高价?他如此大费周章,不就是为了多让人来看他的这本书吗?”

  门客们都闹不清这位爷究竟在懊恼什么,一时吓的都噤口不言。半晌,才听三皇子半是气愤,半是恐惧地说道:“这哪里是什么万物之理,这明白着就是格物致知,实证为先的理论?”

  “想不到……时隔这么多年,竟然又有人要捧向奉壹的‘新学’?!”

  “而且竟是老四——”

  第61章

  三皇子越想越觉得事情蹊跷。

  向奉壹在世的时候,三皇子还只是个刚刚开蒙的幼童,对这位“帝师”印象并不深。但是在向奉壹成了钦犯被处决之后,三皇子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身边人对这位帝师的忌惮。

  一句话,向奉壹的“新学”,足以动摇国本。

  他将圣人之言,四书五经放在一边,反而重推“格致”之学。能做出一手好文章的人,在向奉壹的眼中,恐怕还及不上一个擅长“奇技淫巧”的工匠。

  此外,向奉壹的新政亦主重商,削减商税,修整道路,开辟航线,鼓励钱庄票号的发展……这些都被认为是向奉壹为了商户做的一系列举措。

  “格致”与“重商”立刻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警惕,据说向奉壹主政的十年间,反对的声音从未断过。而三皇子自打幼时,就一直听说向氏罪人,如何如何祸国乱政,动摇国本,其学说并无一点可取之处。

  但三皇子不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当然有办法知道在向氏主政的十年间,国库里的银钱翻了四倍,也知道国强便意味着兵强,多年积弱的边兵渐渐能与西北夷狄一战。

  然而若非那一战,圣上也不会受伤失踪,向奉壹也不会在情急之下出了昏招,扶皇弟登基,幽囚废帝,导致废帝复辟之后不杀他都不行。

  向奉壹一死,向氏的新学便立即销声匿迹,再无人敢宣扬。

  他的老师,当今太子太傅夏省身曾经私下说过,向奉壹的新学看起来十分新奇,向氏新政也让人觉得面貌一新。但长此以往,孔圣之道将渐渐被束之高阁,士大夫将再无权威。庶民之中的工匠与商人将逐渐上位,朝政会向这两个群体倾斜。

  说到底,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向氏死后,士大夫为了牢牢掌握话语权,自然把向氏的学说当成了邪说,一杆子全部打死。

  然而今天夜里,四皇子在市坊之间大肆散发那本《万物之理》的著作,三皇子仅从书名就能嗅到“格物致知”的味道。

  这令三皇子万分警惕。

  警惕之余,三皇子却又开始怀疑父皇对于向奉壹的真实态度——

  圣上是向奉壹的亲传弟子,受向氏新学影响极深,但是却被向氏所废,囚于废园一年之久,复辟之后“不得不杀”向氏,否则他重临帝位便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但谁都知道圣上对向氏的怀念,庆王府被一分为二,赏了功臣,其中的园子却始终保留,甚至交给了荣府一个藉藉无名的庶子来重修。甚至有人传说那个庶子并非贾氏子弟,而是圣上与“心爱之人”所生……

  如今向氏的学说,竟又通过四皇子的手,渐渐流了出来。这一切焉知不是有龙椅上那位在背后推手?

  三皇子想到这里,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但越是这样,他就越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