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118





  贾放虽然没有经贸相关的专业背景,但是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贸易的基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他多少还了解一些皮毛。

  这决定了他的眼界比现在所有的人都要高出不少,而三皇子这样的人物,因为其固有的时代局限性,必然不了解而且不赞同他的观点。

  贾放心想:我有理论,有实际,有推演,有论证,一切都可以证明我的观点,不服来辩呀?

  谁知人家根本不跟他辩。

  三皇子“刷”的一声,打开了手里一直紧握着的一把折扇,露出笑容,点着头道:“子放果然观点新颖,本王听得十分有趣。”他的声音依旧如山涧流水般动听,态度也温和而客气。

  “少时如意居里开清谈局,本王也盼着能听见子放的高论。到时一定洗耳恭听。”

  说罢,三皇子一抬手中的茶盅,端茶送客了。

  贾放也无所谓,只是他刚开了个话匣子,却没办法好好论证下去,实在有点儿憋的慌。他起身,向三皇子长长一揖,转身离开。

  三皇子身边却转出一个幕僚,凑到三皇子身边小声问:“殿下觉得如何?”

  三皇子吐出一口气,道:“话不投机半句多。”

  看起来刚才与贾放在一道的时候,这位天潢贵胄也将自己憋得有点狠,非要勉强自己和一个压根儿说不到一起去的少年谈笑风生。

  路税之事说到底只是利益纠葛,重农抑商的弊端,对于三皇子而言,有那么多大商巨贾投向了他,他有什么不清楚的,还辩什么辩?

  可见那少年人居然那样认认真真地反驳,三皇子心头不禁生出十分烦恼。

  “那您觉得他所说的……能代表荣宁二府吗?”幕僚小声问,毕竟这个结果直接关系到之后那一场“清谈会”的风向。

  三皇子摇摇头,说:“他一个庶子,代表不了荣宁二公。但既然他的看法与我相左,以后应当很难成为助力。”

  “待会儿清谈会,就按事先商量好的办吧。”三皇子做了决定。

  合得来便拉拢,合不来便当成靶子树起来,这如意居里的“清谈会”,一向是这样的规矩。

  第59章

  “是!”幕僚临走时没忘了问主上一句,“那宫中的那个流言……”

  “相貌确实是像的,”三皇子斟酌了一下,“但若论心性,就算传言是真的,他回到宫中,绝活不过十天。”

  “世上这样的少年人太多了,善刚而不善柔,用直而不用屈,如此心性,断不可长久。“

  “这么个不合我脾气的人物,我若还是曲意逢迎,与之相交,那才是奇事一桩。”三皇子想到这里,忍不住笑道,“老头子若是知道了,怕又是觉得我在结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桃源寨的事都已经定下了,还是让老二和老四他们帮他去头疼这事儿吧!”

  三皇子说到这里哈哈一笑,登时又是一派霁月清风的模样。他那幕僚也十分凑趣地陪着笑起来。

  *

  贾放却在后悔他哪根筋抽坏了要来参加这么无聊的“清谈”节目。

  此时日头已经西斜,如意居的清谈会则刚开始没多久。每位到场的“嘉宾”面前,都搁着一壶茶,一碟细点。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贾放尝过这茶,终于知道刚才在“自在堂”品到的“吓煞人香”,究竟是什么等级的名品茶叶了。

  但席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茶和细点上——这是一场模仿魏晋名士的“清谈会”,是分主客的。一个文士自称是“主”,坐在如意居大厅的正中央,就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立论;坐在周围的人则全是“客”,对主人的立论提出质疑。双方相互对答,你来我往。

  若是将一件事辩到大家都理屈词穷,这个议题就算是辩尽了。如意居的侍从会发一圈算筹,从抽到某一种特殊算筹的来宾之中,选出一位,作为“主位”,从头再来。

  形式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大家相互论证的问题实在是太无聊了,讨论的都是些玄学问题,比如说“世间万物是生于‘有’,还是生于‘无’,若是生于‘有’,那‘有’之前是什么;若是生于‘无’,那‘无’又是从哪里来的”,又比如说“风吹幡动,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1

  诸如此类。一时竟然让贾放怀念起刚才和三皇子那半盏茶的讨论——那些好歹是与国事相关的议题,而且贾放相信,真理永远越辩越明。

  可是他哪里知道,这“清谈”就是要谈与国事无关的话题。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富民,何人政绩显著之类,那叫“俗谈”,根本不在此次辩论的议题范围之内,

  贾放越听越觉得无聊,几乎想要起身离开。谁知就在此时,三皇子从如意居内堂出来,在贾放身边坐下。

  贾放一时走不掉,而场中辩论的文士们却更精神了。

  三皇子坐下,托起手边一盏新沏的茶,稍许闻了闻便放下,笑着对贾放说:“我们兄弟几个,二哥最擅长此道,四弟最不喜欢这里,大哥来此,多半会一拳直接捶翻了茶桌——”

  贾放这才反应过来,这位刚才说的是监国的太子,从小有口吃毛病的四皇子,以及一直带兵打仗的大皇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三皇子在拉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