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60





  那几个小厮都认得贾放,欢声招呼:“三爷!”

  贾放望着那口大锅,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

  小厮们一起嬉笑着回答:“这是去东门外舍粥。”

  贾放:原来如此。

  小厮们都知道贾赦和贾放要好,有人当即笑道:“大爷说了,多舍一把米,就给咱大奶奶和未来的小爷多积点儿阴德。”

  贾放随意上前看了看,从第二驾大车上的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米,凑到鼻端闻闻,皱着眉头问:“这是陈米?”

  小厮们相互看看,其中一人便满脸堆笑,上前跟贾放解释:“去东门外搭棚舍粥么,自然没办法用上好的米,用咱家那些碧粳米、胭脂米去舍粥,大爷还不杀了我们?”

  “再说了,三爷,其实小的们平日里也就是吃这些陈米,都是一样的粮食,不过就是有些霉味儿。要真是嫌霉味重了,就抓一把新米掺在里头一起煮,那滋味就要好上不少。”

  “是呀,若是厨房里的嫂子们给好脸,再让咱拌上一勺猪油……”

  说到这里,小厮们齐齐仰着脸,眯着眼,做出一副享受的模样。

  贾放却觉得脑海里有什么模模糊糊的呼之欲出,赶紧问刚才说话的小厮:“你再说一遍?”

  那小厮被吓到了,赶紧摇手:“小的也不常吃这猪油拌饭。最多厨房的嫂子们心情好,高兴起来赏咱一勺……”

  贾放却摇手:“不是这个,你之前说了一句什么?”

  小厮们这才回想起来:“……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

  贾放:“就是这个,这样煮出来的饭,就没有霉味儿了吗?”

  小厮们相互看看,摇摇头,说:“还是有味儿,只不过味儿就没那么重了。”

  贾放“哦”了一声,点点头。

  他脑海里呼之欲出的一点记忆忽然又沉下去了。

  贾放可不是什么死板执拗之人,他手上的十万石陈米,只要没有霉变,人吃下去不会生病,他就会选择全数拿出来救灾——虽然这十万石米救不了所有受灾的人。

  但是他总是隐隐约约地记得,陈米好像也是有些特别的用场的,尤其是听见小厮说,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的时候,他好像真的想到了什么。

  目前粮价高企,城里的粮行都在囤积居奇,百姓们过得艰难,城外的流民更加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贾放所想的是——他手里的十万石米,不仅仅只是十万石米,更应该是一枚杠杆,撬起更多的粮食,拯救更多的性命。

  只是那主意一晃即过,贾放都没有机会窥见真容。

  贾放便问:“你们这不是第一天去城外舍粥吧?城外的情形怎么样?”

  小厮们相互看看,脸上那股嬉笑都渐渐消失不见了。有人便答:“三爷,您年纪小,轻易别出城,尤其是别出东门。出去看到那些悲惨之事,小心回来睡不着觉,做噩梦……”

  贾放知道对方是好意,但这提醒得晚了一点,他前儿个正是从东门回的京。

  这时贾放点点头放了行,说:“不耽误你们,这就去做善事去吧。”

  这几个出城搭粥棚舍粥的小厮去了之后,贾放实在没法儿在府里就这么坐着,索性上街,来到打铜巷附近,一家粮行一家粮行地这样看过来。他所料不差,每一家粮行都非常默契地维持着价格同盟,全城的粮价都是一样的高。

  每一家粮行跟前,都有失望而归的百姓。贾放甚至还瞧见了上次来给大观园打深井的那个打井匠,将袋子里的铜钱取出来,数了又数,这才痛下决心走向粮行——显然是粮价让这位经验老到的打井匠也觉得难以应付了。

  话说,“天一生”手下,应该也拥有好几座粮行吧?

  贾放一低头,刚好看见自己身上佩着的那枚青田石的“天一生印”,心中便又有些烦躁。他暗自心想:水仙啊水仙,你到底是在想什么?

  他一路走着,又想起离开德安县时四皇子的叮嘱:“盼你回京,也能做一个,救万人之人。”

  每每他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手上有粮,遇事不慌。可是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灾情,他还是心里没底——十万石粮食,若是随随便便拿出来,真的便能救万人吗?万一没法儿用在刀刃上,岂不是那么多优势都化为乌有,那么多努力都打了水漂?

  或许他应该想办法向在京监国的太子爷上书建言,在京东郊也建流民营?

  可是四皇子在德安县建流民营在先,效果立竿见影,如果朝中没有阻力,东面的流民营早就该建起来了呀?

  现下眼看着京城另一头的乱象,贾放实在是对监国太子的组织协调能力产生了一部分怀疑。

  他就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贾放一面想着心事,一面信步走到一条宽阔的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