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节(1 / 2)





  明川这时候都已经快要忘了自己半小时之前在想什么了,闻言居然很可爱的愣了一下,顾碧城几乎担心他要说忘了。然后低下头:“我是很难过来着,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理我,我害怕……”

  顾碧城知道自己这辈子恐怕都无法习惯明川对他的影响了,他将永远是一个偷偷抱走珍稀动物的饲养员,时刻都被萌的心肝颤。而他想要明川坦白的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对他发脾气,估计也是需要一段时间了。

  他摸摸明川,让他抬起头看着自己,这才认真的看着他的眼睛,说:“我知道你不开心,也知道对你来说,主动说自己不开心很难,就想通过这种手段压迫你一下,让你能主动的对我表示不满,问我为什么不理你……”他笑笑,在已经茫然的明川脸上亲了一下:“是我的错,我希望你有什么都和我直说,我也应该什么都对你直说才对,否则怎么算是以身作则?”

  明川:茫然。

  顾碧城拉起他的手按在自己胸口,诚恳而直白:“你要知道,你对我做什么都可以的,无论是欢喜还是难过,愤怒,你的一切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帮助你,也会和你在一起,我不会生你的气,也不会伤害你,我甚至很喜欢你对我发脾气,你可以更信任我一点的。”

  明川:“可是我不想对你发脾气啊。我生气的时候不想你和我一起生气。”

  顾碧城:算了,他这样也很萌。

  莫名其妙而来的一场小风波就这样,同样莫名其妙的收场了。明川躺下的时候还觉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到底怎么发脾气才能算是出于信任而不是颐指气使。他不想因为顾碧城的宠爱而变的颐指气使,趾高气昂,变成一个不值得爱的人,变成一个不像他的人。

  明川不能假装说自己不知道顾碧城在说什么。他觉得自己太过小心翼翼,因为相爱的人就是应该互相分享生命中的痛苦与欢乐,这样好的会加倍,坏的会减半。

  但他不能的原因并非是不够爱顾碧城,而是因为他只是不想变成被爱就变成相反的那个样子。

  他不能带给顾碧城太多负面形象,也不能给他太多负面情绪。

  明川知道自己的抑郁状态将会长期持续,他或许终生都不能摆脱这个问题,他需要一直与此作战,但这并不代表他要扩大战场。这是一个人与他的疾病的战斗,爱当然能给他力量,但最终拿起武器去斗争的只能是他自己,多说无益。

  所以明川并不准备说太多,他能不辜负顾碧城的爱的,就是始终顽强的奋斗,而不要让自己如同无数前人一样,放纵然后坠入深渊,无法救赎。

  这种人要是举例,那可就太多了。艺术领域也是精神病发的高危群体,而保持平衡和产出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困难,抑郁症,精神分裂,双向情感障碍,这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任何一种可能的悲剧人生。

  而这总是个人精神平衡层面的事情,一帆风顺当然能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但生活总会有挫折的,被惯的不知天高地厚,不是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明川知道顾碧城宠爱他,但他不能做一个只会被宠爱的人。

  尤其是他宠爱自己到了只听他一句“我没能做你人生中的第一个”,就非要让他叫自己哥哥。

  明川被压在柔软的床上,小声哼哼,羞耻的怎么也叫不出来,顾碧城不肯放过他,就要听他说,所以明川后来就忘了,之前深沉的那些想法,只顾着哭了。

  确定了已经拿到明川的支持,是在第六版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李良在这件事上真的是干劲十足,夜以继日,拼命的肝。

  就算是明川对他做人颇有微词,觉得和陆离也差不多一个水准了,但却对他专业素质很敬佩。

  然后召开主创会议,投票表决剧本的具体走向。顾碧城没来,还是用一个制片人来转达他的意见。当然一般情况下制片人做的工作是协调各方,导演,资方,演员,之类,但在顾碧城挂名制片做大制片,资源也完全从他出的情况下,制片人主要是做一个传话筒的工作,他的意见就代表最大的权重。

  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的考虑都是为了让电影更出色,为了让最终效果更好,无论是拿奖还是要票房(一般来说这二者很难兼得),总归还是为了成功,无非是艺术的成功或者商业的成功。

  现在剧本越改越是艺术化,也越来越小众,明川说得没错,这是个令人扫兴的故事,它当然有自己的魅力,可是这就完全变成了那种严肃沉重的故事。在现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之下,想要一个好点的票房,那就要宣发非常给力,从小范围点映做到大范围上映,每一步都要严格监视市场反响,随时调整策略,这首先需要很庞大的宣发成本,然后还要成熟的宣发渠道。

  不得不说,现在顾碧城手里没有什么成熟的宣发渠道。这个娱乐公司实际上完全是靠集团在顾芳驰的把控之下输血才能迅速输出,它的原身还是一个有潜力但是没有怎么好好发展到位的娱乐公司而已。

  上一次的成功(也就是第一次的成功)带来了账面上十二亿的收入,但现金流毕竟不可能马上到账,扣除电影成本和宣发成本之后,剩下的收入都是要慢慢才能到账的,尤其是后续收入,各平台的播放版权,dvd,周边开发……

  当然,一部成功的影片会带给公司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长期收入,更不要说这种票房盈利就以亿计的庞然大物,本身就是大赚,一次成功的投资。但对于公司自己的宣发部门,没有太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这种电影的宣发,要不然是各票仓城市设一个办事处或者分公司,每逢有电影上映就配合宣发,及时到位,要不然就是外包出去。

  就目前的生产速度和未来几年的计划来说,及时建立一个宣发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要全国都能够及时把控。外包当然也可以,这样就可以借用其他公司成熟而且专业,系统规范的宣发系统,简单易操作。

  但唯一的弊病就是,要分成。

  顾碧城不是舍不得出钱,但是既然建立自己的宣发系统迫在眉睫,而且之后还有好几个项目紧接着上,所以他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做宣发系统的建设工作,顺便用三个月后即将上映的一部低成本喜剧片做宣发部门的第一次实战演习。等到他把这整个系统都带出来,捋顺了,将来就不用自己凡事亲力亲为了。

  他一个做金融驾轻就熟的转行做实业,而且做的风生水起甚至还在借用别人宣发部门的时候自己亲自下场偷师,了解其中的关窍,也可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了。

  明川就没参加这次的主创会议,倒不是说李良不想让他参加,但是这件事到现在就不是说怎么样让这个电影更好的问题了,而是艺术化的改变甚至可能要改变投资份额,改变导演人选,改变除了明川之外的角色的选择,因为现阶段女律师已经完全从一个烘托男主的花瓶变成了非常吃重的一个角色,她要戏份不多但爆发力很强,气场收敛而有力,甚至比男主表现的更有力,这都是动摇整个前期表演的根基的事情,而明川目前来说还没有权力在这种会议上坐上桌。

  当然,他要是去了,顾碧城的影响力就更强了,简直可以说是一面倒,这对于多方博弈来说,是不利于取得一个最优解的。

  所以,明川窝在家里,躺在床上,哀悼自己酸痛的腰和腿,等待李良的战斗结果通报。

  第六十三章

  躺在家里的日子是无聊的,顾碧城不在,开会去了。他现在按理来说是不用坐班的那个级别,但因为公司在他眼里还没有步上正轨,所以实际上比正常坐班工作时间更长,而且有一种干起来没日没夜的劲头。

  明川在床上翻了个身,深沉的想着,在小说的世界里,按照顾碧城现在的能量,天凉王破是不可能的,顾芳驰应该算能做到,但要说潜规则开后宫,估计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毕竟手底下那么多小鲜肉,而且在扩张计划之后,签约进公司的新人更多了,成打成打的年轻人来来去去,欢声笑语,生活虽然苦但却充满了希望。

  实际上按照正式入行和签约时间来看,明川也是新的不得了的一枚新人,但他的资历已经暴露了资源比其他人好上太多的事实。一部鸿篇巨制主旋律的重要配角,一部自己担纲绝对主角的正剧,两者都是电影,这至少证明公司绝对有意把他打造成一个演员,而且是逼格比较高的那种。

  其实在国内,这个鄙视链还是非常明显的,电影演员要大于电视剧演员。常年出演电影的演员接了电视剧,是一种明显的失格。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但这至少证明你已经陷入某种窘境,或者转变期。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好莱坞好上那么一点,毕竟同时在电影圈和电视荧屏上活跃的人不在少数,不像是好莱坞,顶级演艺圈就是电影圈,你一旦出去之后就很难进来了。毕竟观众是健忘的,新旧交替又是那么快,而你的格调一旦降低下来,想提回去就很难了。

  无论如何,能固定在电影咖这个层次上,对明川是很有好处的。毕竟就算是对这种分际不是那么清楚的低龄粉丝,也可以骄傲而一知半解的宣称,她的偶像是个演员,真正的演员。

  这倒是导致明川的粉丝一直和小鲜肉粉丝关系不那么好。正主虽然没什么冲突,但明川就是一个对照组,让那些小鲜肉的粉丝就算不愿意承认但还是知道自己家被对比的非常难看。

  毕竟大家的年龄确实差不多,严格说来明川也不算是科班出身——他大学肄业,但工作质量如何,就是闭着眼睛也没办法黑。

  好在明川粉丝群基本分为两类,大姐姐和小妹妹。大姐姐们是定海神针,小妹妹们是骂街输出,粉丝群团结而管理严格,基本上没有什么不适当的言论和举动。

  其实明川粉丝群的这个现象,也遭到了各方调侃。

  小妹妹们每次一膨胀,就会被大姐姐教训,粉丝内部斗争激烈,而且每次都能镇压下来,然后统一对外,两部分战斗力都不弱,有礼有节,算是素质相当高的粉丝群,所以明川的路人缘一直很不错。就算是对他本人不感兴趣。也觉得这种粉圈现象简直有趣,总不会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