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节(1 / 2)





  六点五十分,她到达食堂。

  高一高二的学生都放假回家去了,少了三分之二的人,校园里空荡荡的,食堂的窗口排不起队伍,零零散散地散落着几个人。

  “吃什么?”打饭的阿姨问,态度是从未有过的和气。

  芝芝要了鸡蛋饼、糯米烧麦和一杯豆浆,端到空位上慢慢吃。

  两分钟后,庄家明端着一碗面和两个包子坐到她面前:“你怎么在这里吃?”

  高三的学生都喜欢打包带饭,有刻苦的学生甚至会一连几个月就啃馒头包子,只为了节省出吃饭的时间看书。

  庄家明却一顿不落,天天在食堂吃。因为他的母亲临终前和他说,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健康快乐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所谓。

  他一直记得。

  “不差这么十分钟。”芝芝吸着杯中的豆浆,唏嘘道,“该背的都背完了,我想好好吃顿饭。”

  “你是不是有点舍不得?”他大口啃着肉包子,明明动作并不优雅,样子还是比旁人好看,“马上要毕业了。”

  芝芝点头,感慨:“我想起一首老歌,青春一去永不重逢,海角天涯无影无踪,断无讯息石榴殷红,却偏是昨夜……”

  “魂萦旧梦。”庄家明想起来了,这是白光的歌。

  “我马上就要离开人生最好的一段日子。”芝芝托着腮帮子,视线飘远到窗外,食堂后面栽种的石榴花快要谢了,“唉,真的就像是指间沙,越是留恋,走得越快。”

  中二时期,她在笔记本上抄过很矫情的话,什么爱情就像是指间的砂砾,握得越紧流得越快。感情是不是这样,她不知道,青春却确实如此。

  少年不知愁滋味,恨不得马上长大,度日如年。可如今识得愁滋味,青春时光却眨眼就过。

  三年了,她却感觉恍如昨日。

  “唔。”庄家明三下五除二吃完了包子,问她,“你是穿越回来的吗?”

  “噗,咳咳咳咳!”芝芝一口豆浆呛到气管里,惊天动地咳起来。

  庄家明拿起第二个包子,瞅着她,慢条斯理地说:“反应这么大,真穿越了?”

  “不,不是,你干嘛突然开这种玩笑。”她狼狈不堪地掏出纸巾,“不好笑好不好!”

  “我没开玩笑,我就问了一句,你的口气很奇怪啊。”庄家明说,“毕业虽然有点难过,但大家还是比较向往大学的,高中有什么好?不能穿自己的衣服,天天上课,不能烫头发化妆,也不能谈恋爱。”

  说到最后,语气难掩怨念。他耸耸肩:“反正我不是特别留恋。”

  芝芝放弃这个话题,泄愤似的狠狠咬了口鸡蛋饼。

  庄家明看了她一会儿,冷不丁问:“未来的我们过得好吗?”

  “挺好的,我嫁给了豪门总裁,你被富婆包养了。”芝芝翻了老大一个白眼,“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他:“……”

  呃,除了这个小小的意外,后面的时间都非常平淡。

  芝芝上午翻了翻数学的错题本,将自己容易错的地方牢牢记住,下午把语文的几篇文言文重点复习了一遍。

  中途,林老师过来重申了注意事项:“明天早上七点钟,教室集合。大家今天晚上就把要带的文具准备好,多带两支笔,以防万一,衣服不要穿有金属的,水必须撕掉包装纸,纸巾也是……明天早上我会发准考证和身份证,留在学校的同学一起坐大巴车去考场……”

  芝芝三天前就准备好了文具,都是半新不旧的,确保还有墨水也写得顺手。但心理因素作祟,林老师讲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拿出来检查了一次。

  晚饭大家吃得很潦草,一个个都说没有胃口。用陈梦的话说就是:“我的胃里都是石头,啥也吃不进去。”

  林老师安慰:“今天你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都是正常的,不用强迫自己吃或者睡,也不要有精神压力,顺其自然就行了。”

  然而,没有人不紧张,包括远在天边的父母。

  晚上九点半,芝芝接到了母亲大人的电话。

  “明天天气很凉快,你穿衬衫和长裤就行了,说是晚上会下雨,你把伞带上。东西都准备好了没有?明天几点钟出发?学校给你们准备车了吧?要不要爸爸妈妈过来看你?”

  关母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说话的速度又快又急,几乎不给她回答的时间。芝芝只好等她问完再统一说:“知道了,我东西都准备好了,学校什么都会安排好,你们别操心,等我考完回家就行了。”

  爹妈怎么可能不操心?

  关父抢了老婆的手机,叮嘱说:“关知之,我和你说,你从小到大,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粗心。明天你做题,一定要多读两遍,然后卷子发下来一定要反复看看,不要漏了题,新闻里说过,有个学生忘记翻面,少做了好几道大题。还有,不要提前交卷……”

  芝芝全部应下,再三保证后才说服父母不必过来。

  挂掉电话,她都热出了一身汗。

  十点钟,准时熄灯。

  今天没有人说话夜聊,有铺位亮着蒙蒙的灯,还在挑灯夜读,有铺位漆黑一片,试图早早睡觉。

  芝芝给庄家明发了个短信:[睡觉了,晚安,明天也喜欢你]

  [晚安,我也喜欢你]

  她收到讯息,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十分钟后,她陷入了睡梦,平静而坦荡,已经不再畏惧任何困难。

  第95章 高考

  芝芝后来回忆起自己的第二次高考,只有四个字: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