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予我千秋第89节(1 / 2)





  第83章 捌拾叁

  这一封戎州军报,乃江豫燃亲笔。

  报称:晋室新丧,皇室大伤,朝局震荡,人心不稳;大晋中将军谢淖传檄四境,聚兵麾下,北上伐晋;云麟军因请圣旨,留驻英王封地,以观北事;若晋乱不靖,祸及边境,则云麟军可早备而无急患;乞陛下、公主、兵部明鉴,准云麟军之所请。

  沈毓章盯着那报中的“谢淖”二字看了足足半刻。

  夜里微寒,灯苗摇曳,亮橘的外焰燎过被他僵持不动的这纸边缘。他方陡然一惊,飞快收回手,捏着军报转过身。

  那个男人,竟未死!

  终将心放下的沈毓章脸色轻变,胸中感受难以言述。他的思绪不受控制地忆起那一夜的宝和殿家宴,男人的那一句“能得这般之天下,即是谢某所念之千秋”一刹响彻脑际,令他无声而低喟。

  是了,那个男人,又岂会这般轻易就死去。

  可这竟是何等之城府、何等之心机、何等之谋略、何等之手段,方能成就这等大计!

  沈毓章背上覆起一层薄薄冷汗,他罕见地后怕了。

  如若此人所念不在千秋,以这般谋略及手段,将会撑起一副什么样的野心?这二国之战局、这天下之大事,又将演变成什么样?

  沈毓章没让自己继续深思下去。

  他看向手中捏着的军报。那里面除了江豫燃的奏表之外,还有一封发自卓少炎帐下的信函。

  至是,她长留于军前,迟迟不回表、不归京是因为什么,他已无须再赘问。但他一想到那个男人的城府、心机、谋略与手段,再念卓少炎对其的情深、信任与付出,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压制的怒气与担忧。

  怀着这样的情绪,沈毓章收起江豫燃之表,拆开卓少炎之信。而他在展开薄笺后,却又立刻愣住了。

  这信,竟非卓少炎所写。

  信上墨迹,笔势雄劲有力,字如龙蛇腾跃,见信一如睹人。

  与大平折威将军沈氏毓章书

  兄敬启:

  盖少炎以兄称谓将军,淖自当从少炎之谓,望兄勿怪。

  淖与兄自去岁一别,至今已近半载,虽未常通书信,然多于少炎处得闻兄事,知兄夙兴夜寐,辅佐少帝,功未抵劳。今大平良臣日出,家国康宁,军马益壮,黎庶协和,多赖兄之治也。

  兄负大材,欲复前烈,力致太平,挽江山社稷于不败,此淖所敬者。逢戚氏遽乱,晋室分崩,若兄有所图,本可趁隙北进而亟取,然兄腔怀万民,以淖寒夜数言而闭藏干戈,视少炎止兵疆境而不罪,此淖所尊者。天下苦战火久矣,兄承一国之重,愿以苍生为先,化仇雠故事为纯诚君友,殄灭诛伐,共襄国是,此淖所重者。

  兄待少炎,如待己妹,一旦见知淖之所谋,必怒而忧之,以淖所行欺累少炎,此淖所难者。少炎于淖,如光如热,亦亲亦爱,淖遗之以真心,日夜惜之疼之尚患不足,岂能行以欺累之事,望兄明之,解忧息怒。

  少炎心系家国,亦体念兄之难处,自欲归京上还兵符,不日即发戎州。今淖将传檄四境,北征晋廷,肃清兵乱,还宇内以明和,此凶险之途,淖不意累及挚爱,愿暂托少炎于兄处,一旦大事抵定,淖必以国书下聘,亲率兵马,南下迎嫁。

  此书诸言皆拳拳,兄其知之。

  肃此,望安。

  谢淖于戎州云麟军大营

  手中攥着这样一封军报与这样一封书信,沈毓章踱步回了内殿。

  英宇泽刚被娘亲喂了药睡下,小脸仰着,浓黑的睫毛像小扇子一般垂着。英嘉央静静地端详了他一阵儿,微微叹气,然后放下帐子,转过身。她看见沈毓章,神态一松,脸上终于露出一抹疲色。

  两人坐在一处,沈毓章按下军报不表,先叫英嘉央进了些小食,又弯腰替她揉了揉小腿,口中道:“央央,当年生宇泽时,你受苦了。”

  她低眼望着他宽阔的脊背,没说什么,眼底轻轻一红。

  过了会儿,她拍了拍他的肩头,叫他起身,然后一把将他紧紧地抱住了。他任她这般抱着,以掌托住她的腰,生怕她弄伤自己。

  半晌,英嘉央才自他胸前抬头,问说:“北边如何了?”

  沈毓章便将江豫燃军报与谢淖书信中的诸事诸言向她一一道来。

  末了,他闷着声音道:“罢了。”

  这一句罢了,旁人听不明白,英嘉央却不会不明白。他沈毓章是何其骄傲的性子,这一句罢了,是认定了卓少炎因谢淖假死一事而受了伤心和委屈,亦是为了卓少炎而勉为大度、不再多同谢淖计较。

  至于云麟军所请之命,朝廷难道还能不允?北边风云密布,晋室惶头。

  ……

  沈毓章离开后,没回西华宮,而是直接去了兵部。

  值守诸吏将这些时日自北边递来的间报全部呈至他案前,供他查看。虽此前已阅过不止一遍,可沈毓章仍然细细翻阅半晌,然后扯过案上舆图,将谢淖的行军路线勾画出来。

  谢淖自戎州发,集旧部于晋煕郡,毫不迂回地直驱北进,在连下十六郡后与从西边起兵驰来的陈无宇所部汇合,军马声势愈壮,北上途中再下十一郡,径逼晋京。至八日前,谢淖陈兵晋室安、庆二王封地交界处,此二王封地八郡控扼晋京咽喉,一旦下此八郡,则晋京以南再无重镇可守。

  这等摧枯拉朽的强势进军,不论再看几遍,仍然令人震撼。

  而一直以来都令沈毓章深感匪夷所思的,是晋廷竟然迄今为止都未发京畿禁军南下平叛。

  外敌逼临、铁蹄尥踏,王朝将覆,而朝堂之上、居高位者竟不可视见——能做到这一点,又是何其的令人震悚。

  沈毓章按下舆图。

  他不能知,这一条征伐之路,在兵马干戈之外,在不可窥见之处,又有多少人为之心甘情愿地匍匐铺路。

  ……

  晋京,崇德殿。